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魔法衣橱-发光公社

快捷导航
查看: 386|回复: 0

关于养生之贫血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闪闪发光 五星

发表于 2017-12-1 13:35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中医对贫血的认识


中医博大精深,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。但中医却没有单一地定义贫血,而是将其列入“血虚”的范畴,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,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,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,导致气血两虚证。


实际上,中医诊断为“血虚”的患者又的确会出现一些类似于西医上说的贫血状况,比如:面色不佳、容易疲劳、失眠多梦、记忆力下降、情绪不好(肝火旺)、头发或白或脱、视物不清,有的人甚至会面色萎黄、心悸、畏寒怕冷、耳鸣、免疫力低下(容易感冒)等。






什么是气,什么是血?



中医认为,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,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,如血的生成和运行,气不足(即气虚)或气的运动失常,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;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,其在人体内运行,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,血不足(血虚)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。


中医认为: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,气血也不例外。气属阳,血属阴,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,互根互用、相互依赖。只有气血调和,人才健康无病。





气血之间有什么关系?



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:

气能生血,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;

气能行血,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,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、血行不利,甚至血瘀;

气能摄血,气能够固摄血,如果气虚不能固摄,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,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。


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,气要依附于血,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,使气发挥作用。


所以,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、出血,导致血虚;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。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,都会影响对方,从而出现气血两虚、气虚出血、血随气脱,最终导致血虚、出现贫血,影响人体健康。



导致血虚的原因



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、肝、脾、肾等脏腑关系密切,故中医谓“心主血、肝藏血、脾统血。”而这些脏腑功能的充分发挥,又有赖于肾之命火温照。因此,心、肝、脾、肾功能衰弱,均可导致血虚。


血虚之形成不外乎内外因素。


外邪六淫与温热侵入机体,潜而不定期出,深入化血之机,导致新血无生,这一致病因素与现代医学所说的“细菌感染、原虫、毒素发生溶血为病”不谋而合。


在内因上,或为七情失节,或为饮食失宜,或为失血而成,或为先天禀赋不足,或为病后房劳过甚,或为妊娠失调,而引起造血之机受阻;或消化之机紊乱,水谷不化,精微不成,发生血虚之疾。内因方面与现代医学所说的“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碍,或慢性失血而成贫血”基本上是一致的。


血为有形之物,气属无形之用。血之运行有赖于气,故有“气为血之帅,气行则血行,血为气之母,血至气亦至”的理论。血由气而生,而气也必须有血为依附,才能发挥其生化、运动的作用。


二者互相依赖,又互相促进,保持相对平衡。如果气血失和,就会致病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,血之所并为气虚。”因此,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,这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。



血虚的中医理论发展



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,为体内血液不足、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。血虚证是气、血、阴、阳四大亏虚证之一。


《黄帝内经》对血的生成、运行及生理作用,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,指出,血液的生成,主要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微(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),其精微经心的赤化,形成红色液体物质,即成为血。《黄帝内经》关于血的生理功能、临床表现、治疗法则等一系列论述,对血虚证的病因及病理阐述、辨证和组方用药治疗,均有指导意义。


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提出了不同血虚病症及血虚兼夹病症的不同治疗方药,书中的方药仍被现代中医临床所使用。


唐宋时期的《诸病源候论》提出血虚证的某些新的临床表现,书中叙述了五劳、六极、七伤中的血极等血虚证的严重表现。


到了明清时期,对血虚证的理论、辨证、治疗、用药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。清代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了阴阳水火气血论,论述了气血与水火的生理、病理、治法的关系。对于血虚证的临床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。


所以说,血虚证与贫血,前者是中医证候的名称,而后者是西医的定义名词。血虚证不一定就是贫血,但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证。



血虚的辨证治疗



贫血的中医治疗既要体现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,又要遵循相应的原则:第一,辨明标本,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;第二,补其不足,贫血总属正虚,虚则补之。




贫血的辨证治疗


类型

治则

气血两虚

健脾益气,滋养气血

脾胃虚弱

健脾助运,益气养血

心脾两虚

健脾养心,补益气血

肝肾阴虚

滋养肝肾,养阴填精

脾肾阳虚

温补脾肾,壮阳益精



1.气血两虚型


症见:面色无华或萎黄,指甲色淡,头晕目眩,心悸眠差,神疲乏力,手足发麻,女子月经量少或推后,舌淡,脉细弱。多见于久病、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。

治宜:益气养血,健脾养肝。

方剂:可选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。

常用方药:黄芪,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、制首乌、枸杞,川芎、白术,炙甘草。

成药:四物颗粒、当归补血丸、归脾丸等。


2.脾胃虚弱型


症见:体质羸弱,面色萎黄,口唇色淡,爪甲无华,纳差,腹胀,便溏,舌淡,苔薄白腻,脉沉细。多见于慢性胃肠病患者及妇女、儿童。

治宜:健脾助运,益气养血。

方剂:可选香砂养胃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。

常用方药:党参、黄芪、茯苓、当归、鸡内金,白术、陈皮、半夏、木香,砂仁(后下)、炙甘草。

成药:四君子颗粒、人参健脾丸、启脾丸等。



3.脾肾阳虚型


症见: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,形寒肢冷,唇甲色淡,周身虚浮,腰膝冷痛,便溏或五更泻,小便清长,舌淡胖或有齿痕,脉沉细。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。

治宜:益气健脾,温补肾阳。

方剂:可选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。

常用方药:黄芪、茯苓、菟丝子、鹿角胶(烊化)制附子(先煎)、白术、大腹皮、厚朴、补骨脂、当归、木瓜,肉桂、炙甘草。

成药:桂附地黄丸、右归丸、四神丸等。



4.肝肾阴虚型


症见:唇甲色淡,头晕耳鸣,两目干涩,面部烘热,咽干口燥,胁肋隐痛,五心烦热,或有潮热盗汗,舌红少津,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。

治宜:滋养肝肾,养血清热。

方剂:可选杞菊地黄汤、四物汤、二至丸化裁。

常用方药:熟地,当归、白芍、女贞子、旱莲草,山茱萸、山药、枸杞、牡丹皮、茯苓各,炙甘草。

成药:杞菊地黄丸、大补阴丸、左归丸等。



贫血的药膳



药膳是在“食疗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将食物与药物相结合,运用饮食烹调技术,制成的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,具有养身防病、治疗康复和益寿延年功效的食物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做的药膳。


黄芪鸡汁粥


【原料】母鸡1只,黄芪15克,粳米100克。


【制作】将母鸡剖洗干净,煎浓鸡汁,将黄芪煎汁,每次以粳米100克加入鸡汁和药汁煮粥,早晚趁热食用。


神仙鸭


【原料】鸭1只,人参3克,龙眼肉20克,莲子50克,大枣50枚。


【制作】将鸭子去毛、内脏,剁去脚,洗净沥干。人参切片,莲子用水胀后去表皮、去心,大枣去核,龙眼肉洗净。用盐5克、酱油50毫升、料酒30毫升混匀后搽在鸭表面和腹内。将人参、龙眼、莲子、大枣混合后,填入鸭腹,放在砂锅中,上笼用武火蒸至鸭熟即可。


生血牛筋汤


【原料】补骨脂10克,鸡血藤、牛蹄筋各50克。


【制作】将鸡血藤、补骨脂、牛蹄筋共放入砂锅内,加水300毫升,以文火      炖煮50分钟,至牛蹄筋熟烂即可。


木耳红枣茶


【原料】黑木耳15克,红枣15个,红茶、冰糖适量。


【制作】将黑木耳、红枣用温水泡发后放入小碗中,加水、红茶及冰糖,再将碗置蒸锅中,上火蒸1小时即成。



按摩艾灸治贫



《中国灸法集萃》讲:“艾灸既可温通全省之阳,加强经脉的运行,统摄而濡养四肢百骸,又可潜镇阴血之亏所致之亢阳而使血循常适,有双重调节的作用。”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我们
QQ:2774586747周一至周日:09:00 - 21:00
收取闲置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朝阳雅筑正门旁丰巢快递柜

发光公社,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女性闲置免费互赠社区。你之闲置,她之珍宝,不如互赠,让挤爆衣柜的闲置重新发光。无私的赠予和开心的接受,都是对资源的珍视和对环境的关爱。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Archiver|小黑屋|魔法衣橱-发光公社 ( 京ICP备17061236号-1 )

GMT+8, 2024-11-27 07:41 , Processed in 0.036301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Redis O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